Stoneweir.info
|澎湖石滬資訊平台
×
查詢
關於我們|
About Us
澎湖石滬地圖|
Map of Stoneweirs
石滬旅遊|
The Themed Tours of the Stone Weirs
──
單點行程
The Themed Tours
──
教育課程
The Marine Education
石滬知識|
The Knowledge of the Stone Weirs
──
石滬用語
The Terminology of the Stone Weirs
──
石滬結構
The Structures of the Stone Weirs
──
石滬工法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the Stone Weirs
──
石滬發展
The Development of Stone Weirs
──
石滬諺語
The Proverbs about Stone Weirs
石滬紀錄|
The Records of the Stone Weirs
──
弧形滬
The Arc Stone Weir
──
單滬房石滬
The Single Pool Stone Weirs
──
複數滬房石滬
The Multiple Pools Stone Weirs
──
未辨識石滬
The Unidentified Stone Weirs
臉書專頁|
Facebook
離島出走官網|
isle.travel
返回首頁
左伸腳長|排序清單
Ranking List of Stoneweirs
資訊排序方式
從大到小排序
Descending Orders
從小到大排序
Ascending Orders
石滬之
「左伸腳長」
排序清單
(從大到小)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平滬
Pêⁿ-hō'
排序|第97名
左伸腳長|100 m
通梁村平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位於通梁漁港與通梁村汕尾之間潮間帶,鄰近跨海大橋吼門水道。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8年9月6日(農曆7月27日,天氣晴,無風)進行空拍調查,發現通梁村平滬除了滬房、部分右伸腳構造尚稱完整之外,其他部分的滬體幾近消⋯
排序|第97名
左伸腳長|100 m
通梁村平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位於通梁漁港與通梁村汕尾之間潮間帶,鄰近⋯
區域
───通梁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高頂
Koân-téng
排序|第97名
左伸腳長|100 m
通梁村高頂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位於後寮三十人公廟的內灣潮間帶,此處包含瓦硐村、後寮村、通梁村的石滬群。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8年9月6日(農曆7月27日,天氣晴,無風)進行空拍調查,發現通梁村高頂滬的滬體幾近消失,僅勉強看得出形體。至於石⋯
排序|第97名
左伸腳長|100 m
通梁村高頂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位於後寮三十人公廟的內灣潮間帶,此處包⋯
區域
───通梁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新滬
Sin-hō'
排序|第97名
左伸腳長|100 m
西溪村新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位於紅羅村衛生掩埋場旁的海域。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9年6月30日(農曆5月28日,天氣晴,無風)親自前往踏查記錄,發現新滬的滬體幾近崩塌,僅勉強看得出形體,是西溪村三口石滬中狀態最差的。未來將進行詳盡的文史調⋯
排序|第97名
左伸腳長|100 m
西溪村新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位於紅羅村衛生掩埋場旁的海域。根據離島出⋯
區域
───西溪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西滬
Sai-hō'
排序|第97名
左伸腳長|100 m
青螺村西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9年6月19日(農曆5月17日,天氣晴,無風)進行空拍調查,發現西滬的滬體幾近崩塌,僅勉強看得出形體。未來將進行詳盡的文史調查並前往與村民進行訪談記錄,期盼能為此石滬,留下更多相關的資訊⋯
排序|第97名
左伸腳長|100 m
青螺村西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9年6月19日(⋯
區域
───青螺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新塌仔
Sin-lap-á
排序|第101名
左伸腳長|95 m
吉貝村新塌仔滬是一口單滬房石滬,因位於有凹窟的潮間帶,且較晚期所建造,故名為新塌仔滬,新塌仔滬的滬體嚴重崩塌、石材散落消失,僅基礎的形體尚在,左滬彎也可以看見取代其功能的立竿網。 過去文獻多將此滬紀錄為「新凹仔」,但依照《臺灣閩南語常用詞⋯
排序|第101名
左伸腳長|95 m
吉貝村新塌仔滬是一口單滬房石滬,因位於有凹窟的潮間帶,且較晚期所建造⋯
區域
───吉貝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印仔跤
In-á-kha
排序|第102名
左伸腳長|94 m
吉貝村印仔跤滬是一口單滬房石滬,因印仔跤滬的左伸腳建在名為「印仔」的礁岩上,故名為印仔跤滬,印仔跤滬的滬體結構完整,僅左伸腳崩塌嚴重,在左伸腳還有一條腳路構造的殘跡。 依「澎湖的石滬」一書所載,印仔跤滬在吉貝村被評為乙級石滬,是漁源豐碩的⋯
排序|第102名
左伸腳長|94 m
吉貝村印仔跤滬是一口單滬房石滬,因印仔跤滬的左伸腳建在名為「印仔」的⋯
區域
───吉貝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牛心灣內
Gû-sim-oan-lāi
排序|第103名
左伸腳長|93 m
赤馬村之牛心灣內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因位於赤馬村牛心山旁海灣,又較靠內側,故名為牛心灣內滬。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9年9月12日(農曆8月14日,天氣晴,無風)親自前往踏查記錄,發現赤馬村牛心灣內滬的滬體結構完整。未來將進行更詳盡的文史調⋯
排序|第103名
左伸腳長|93 m
赤馬村之牛心灣內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因位於赤馬村牛心山旁海灣,又較靠⋯
區域
───赤馬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山仔北
Suann-á-pak
排序|第103名
左伸腳長|93 m
吉貝村山仔北滬是一口單滬房石滬,因建在名為「山仔」的礁岩北方,故名為山仔北滬,山仔北滬的滬體結構完整,在右滬彎附近還有一條疑似改建的殘跡。 過去文獻多將此滬紀錄為「汕仔」,但依照《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其正字應為「山仔」。 內文編撰|⋯
排序|第103名
左伸腳長|93 m
吉貝村山仔北滬是一口單滬房石滬,因建在名為「山仔」的礁岩北方,故名為⋯
區域
───吉貝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炎竹
Iām-tek/tiok
排序|第105名
左伸腳長|91 m
沙港村炎竹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此石滬的命名是來自於建造此石滬者的人名,炎竹滬於沙港東漁港南面的海域,也在西溪漁港的正對面,之間相隔著航道位。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9年6月30日(農曆5月28日,天氣晴,無風)親自前往踏查記錄,發現炎竹滬的⋯
排序|第105名
左伸腳長|91 m
沙港村炎竹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此石滬的命名是來自於建造此石滬者的人名⋯
區域
───沙港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東邊滬仔
Tang-pêng-hō'-á/e
排序|第106名
左伸腳長|90 m
中屯村東邊滬仔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位於澎湖中正橋的西側海域,鄰近的石滬為西邊滬仔滬,皆因附近築堤港、魚塭而沒落。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8年7月26日(農曆6月14日,天氣晴,無風)親自前往踏查記錄,發現中屯村東邊滬仔滬的滬體幾近消失,結構⋯
排序|第106名
左伸腳長|90 m
中屯村東邊滬仔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位於澎湖中正橋的西側海域,鄰近的石⋯
區域
───中屯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新滬
Sin-hōo/Tang-pîng-kháu
排序|第107名
左伸腳長|87 m
吉貝村新滬是一口單滬房石滬,位於目斗嶼,因較晚期所疊砌,故名為新滬,且位於目斗嶼東側,又稱之東邊口滬。 新滬的滬體幾近消失,僅勉強看得出形體,新滬的左伸腳與舊滬的滬岸相連,且滬房內有滬牙構造的殘跡。 目斗嶼的三口石滬,西邊口滬、舊滬、新⋯
排序|第107名
左伸腳長|87 m
吉貝村新滬是一口單滬房石滬,位於目斗嶼,因較晚期所疊砌,故名為新滬,⋯
區域
───吉貝村
石滬紀錄
複數滬房石滬
水窟
Chúi-khut
排序|第108名
左伸腳長|85.5 m
沙港村水窟滬為一口複數滬房石滬,具有兩個滬房,位於沙港東漁港旁。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9年7月12日(農曆6月10日,天氣晴,微風)親自前往踏查記錄,發現水窟滬的滬體雖有多處崩塌,但形體尚稱完整。未來將進行詳盡的文史調查並前往與村民進行⋯
排序|第108名
左伸腳長|85.5 m
沙港村水窟滬為一口複數滬房石滬,具有兩個滬房,位於沙港東漁港旁。⋯
區域
───沙港村
目前顯示第
97-108
座石滬資訊(共133座)
第
9
頁
第01頁
第06頁
第11頁
其他石滬規格清單
石滬總長(266)
滬房長度(136)
滬堤高度(1)
右伸腳長(135)
腳路長度(27)
左滬房長(4)
右滬房長(4)
中伸腳長(9)
岸仔長度(19)
滬岸長度(32)
滬碇長度(7)
滬牙長度(5)
Copyright ©離島出走|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isle.trav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