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neweir.info
|澎湖石滬資訊平台
×
查詢
關於我們|
About Us
澎湖石滬地圖|
Map of Stoneweirs
石滬旅遊|
The Themed Tours of the Stone Weirs
──
單點行程
The Themed Tours
──
教育課程
The Marine Education
石滬知識|
The Knowledge of the Stone Weirs
──
石滬用語
The Terminology of the Stone Weirs
──
石滬結構
The Structures of the Stone Weirs
──
石滬工法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the Stone Weirs
──
石滬發展
The Development of Stone Weirs
──
石滬諺語
The Proverbs about Stone Weirs
石滬紀錄|
The Records of the Stone Weirs
──
弧形滬
The Arc Stone Weir
──
單滬房石滬
The Single Pool Stone Weirs
──
複數滬房石滬
The Multiple Pools Stone Weirs
──
未辨識石滬
The Unidentified Stone Weirs
臉書專頁|
Facebook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影像分類
|
石滬
瓦硐村
雙江仔滬
。
影像來源
|離島出走。
攝影人員
|曾宥輯
石滬紀錄
複數滬房石滬
雙江仔
Siang-kang-á
石滬健康度
16.67
分
351 / 181
資訊位置
白沙鄉|瓦硐村
石滬結構
滬房
、
滬門
、
伸腳
、
滬彎
、
魚井
、
腳路
、
岸仔
、
內櫃
、
滬牙
、
滬碇
、
石階
漁獲資訊
總督府檔案
煙仔
、
臭肉
、
鮸魚
、
烏賊
、
其他雜魚
持股方式
血緣
(
不明
)
呂陣、呂萬得、呂自己所共有
造滬材料
玄武岩
命名原則
位置
規格資訊
石滬總長|
約
350公尺
( 194座 ⁄ 第50名 )
、
滬房長度|
約
70公尺
( 97座 ⁄ 第34名 )
、
左伸腳長|
約
138公尺
( 92座 ⁄ 第53名 )
、
右伸腳長|
約
143公尺
( 92座 ⁄ 第54名 )
中文
瓦硐村
雙江仔滬為一口
複數滬房石滬
,位於瓦硐漁港外側的
潮間帶
。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8年9月11日傍晚(農曆8月2日,天氣晴,無風)進行空拍調查,發現
瓦硐村
雙江仔滬的滬體嚴重崩塌,石塊散落在周遭,左、右
伸腳
與
滬彎
崩塌情形較為嚴重,僅剩殘跡。從空拍影像分析,工作室推測
瓦硐村
雙江仔滬可能原有三個
滬房
構造,其一已成殘跡,滬形不明顯,但從臺灣總督府檔案中,仍可明確得知雙江仔滬曾具有三個
滬房
構造(請參閱下圖)。另外,雙江仔滬左
伸腳
並無與左
滬房
的
滬門
相連,與大部分
單滬房石滬
左右
伸腳
會與
滬門
相連、延伸的構造設計上較為不同(請參閱下圖)。至於石滬詳細沒落原因,尚需擇日前往與村民進行訪談記錄。期盼能為此石滬,留下更多相關的資訊與記錄。
-
內文編撰|離島出走工作室,2020
-
瓦硐村
西邊的海域屬於澎湖內灣的東北部,沿岸珊瑚礁棚林立,沿著2公尺的等深線,
瓦硐村
民自瓦硐漁港北側、漁港西側、草嶼西側,一直到
鎮海村
白沙海園西南方的港墘邊陸續建造了八口石滬。
-
除了
伴滬
建於
日據時代
,其它七口石滬皆建於
清朝時代
。八口石滬中,
半耳滬
、雙江仔滬、
伴滬
、
月眉
滬、
崎爪滬
等五口是雙
滬房
石滬,除了雙江仔滬長350公尺較小型外,其它四口皆屬於600公尺以上的大型石滬,在全澎湖縣27口雙
滬房
石滬中分居第二、四、五、八名,就村、郷、縣的佔有率說來,可都是鰲頭獨佔,也是
瓦硐村
滬最大的特色。
-
瓦硐村大滬
、水仔尾滬、大滬尾滬三口
單滬房石滬
也非弱者,全屬近400公尺以上的大型石滬,其中的
瓦硐村大滬
全長960公尺,在全澎湖縣
單滬房石滬
中僅次於
赤崁村新滬
,
中西村
坪仔滬而搶居第3大。綜合言之,
瓦硐村
石滬都規模頗俱,是個不折不扣的「大滬村」。
-
半耳滬
的左
滬房
呈雙心形狀,除了七美鄉膾炙人口的
雙心石滬
外,這裡也有另一個大小相若的造型。
半耳滬
的股份集中於呂姓(
瓦硐呂姓
)、許姓(
瓦硐許姓
)。雙江仔滬、大滬尾、
崎爪滬
亦屬呂姓(
瓦硐呂姓
),
伴滬
分持於
瓦硐呂姓
、
瓦硐方姓
、
瓦硐許姓
,
月眉
滬則屬
瓦硐許姓
、
瓦硐黃姓
、
瓦硐方姓
,水仔尾滬屬
瓦硐張姓
,
瓦硐村大滬
則集中於
瓦硐方姓
、
瓦硐吳姓
、
瓦硐張姓
之手。目前雖漁源枯竭,石滬漁業沒落,
瓦硐村
石滬中除大滬尾滬稍有倒塌外,其餘則尚保持完好,亦有人
巡滬
。
-
資訊引用|澎湖的石滬,洪國雄,1999
周圍石滬資訊|
顯示清單
Nearby Stoneweir(s)
01
溝口
Kau-kháu
後寮村之溝口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8年9月11日(農曆8月2日,天氣晴,無風)進行空拍調查,發現溝口滬除了滬房尚稱完整之外,其他部位皆幾近...
02
半耳
Poàn-hīⁿ
瓦硐村之半耳滬為一口複數滬房石滬,正對瓦硐村漁港,滬體規模龐大,共有三個滬房構造,有兩個滬房相疊,型式類似七美島的雙心石滬,從空拍角度觀看其石滬造型極為壯觀...
影像分類
|
臺灣總督府檔案
瓦硐村
雙江仔滬
的漁業免許狀記載事項案,收錄於典藏號00005945001,石滬漁業免許(郭元外百七十七名),大正四年(1915年)十五年保存第四十七卷甲
影像來源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影像分類
|
臺灣總督府檔案
瓦硐村
雙江仔滬
的府報公告案,收錄於典藏號00005945001,石滬漁業免許(郭元外百七十七名),大正四年(1915年)十五年保存第四十七卷甲
影像來源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影像分類
|
臺灣總督府檔案
瓦硐村
雙江仔滬
的復命書,收錄於典藏號00005946001,石滬漁業免許(郭元外百七十七名),大正四年(1915年)十五年保存第四十七卷乙
影像來源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影像分類
|
臺灣總督府檔案
瓦硐村
雙江仔滬
的特別漁業免許願,收錄於典藏號00005946001,石滬漁業免許(郭元外百七十七名),大正四年(1915年)十五年保存第四十七卷乙
影像來源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影像分類
|
臺灣總督府檔案
瓦硐村
雙江仔滬
的漁場見取圖,收錄於典藏號00005946001,石滬漁業免許(郭元外百七十七名),大正四年(1915年)十五年保存第四十七卷乙
影像來源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影像分類
|
石滬群
瓦硐村
雙江仔滬
(圖左)與
瓦硐村
半耳滬
(圖右)。
影像來源
|離島出走。
攝影人員
|曾宥輯
影像分類
|
石滬
瓦硐村
雙江仔滬
。
影像來源
|離島出走。
攝影人員
|曾宥輯
影像分類
|
石滬群
瓦硐村
雙江仔滬
(圖右)與
瓦硐村
半耳滬
(圖左)。
影像來源
|離島出走。
攝影人員
|曾宥輯
影像分類
|
石滬群
瓦硐村
雙江仔滬
的左滬房(圖下)與
瓦硐村
半耳滬
的左
雙滬房
(圖上)。
影像來源
|離島出走。
攝影人員
|曾宥輯
影像分類
|
石滬群
瓦硐漁港(圖上)旁邊有
瓦硐村
雙江仔滬
(圖左)與
瓦硐村
半耳滬
(圖右)
影像來源
|離島出走。
攝影人員
|曾宥輯
影像分類
|
石滬群
瓦硐村
雙江仔滬
的周遭海域。
影像來源
|離島出走。
攝影人員
|曾宥輯
影像分類
|
滬房
滬房是什麼?
瓦硐村
雙江仔滬
的左滬房(圖上)與右滬房(圖下)。
影像來源
|離島出走。
攝影人員
|曾宥輯
影像分類
|
石滬群
瓦硐村
雙江仔滬
的左滬房(圖左)與
瓦硐村
半耳滬
的左
雙滬房
(圖右)。
影像來源
|離島出走。
攝影人員
|曾宥輯
影像分類
|
滬房
滬房是什麼?
瓦硐村
雙江仔滬
的左滬房(圖左)與右滬房(圖右)。
影像來源
|離島出走。
攝影人員
|曾宥輯
影像分類
|
滬房
滬房是什麼?
瓦硐村
雙江仔滬
的左滬房(圖左)與右滬房(圖右)。
影像來源
|離島出走。
攝影人員
|曾宥輯
影像分類
|
滬房
滬房是什麼?
瓦硐村
雙江仔滬
的滬房1(圖左)、滬房2(圖中間),還有已成殘跡的滬房3(圖右)。
影像來源
|離島出走。
攝影人員
|曾宥輯
影像分類
|
滬房
滬房是什麼?
瓦硐村
雙江仔滬
的左滬房。
影像來源
|離島出走。
攝影人員
|曾宥輯
影像分類
|
滬房
滬房是什麼?
瓦硐村
雙江仔滬
的左滬房。
影像來源
|離島出走。
攝影人員
|曾宥輯
影像分類
|
滬房
滬房是什麼?
瓦硐村
雙江仔滬
的左滬房。
影像來源
|離島出走。
攝影人員
|曾宥輯
影像分類
|
滬房
滬房是什麼?
瓦硐村
雙江仔滬
的右滬房。
影像來源
|離島出走。
攝影人員
|曾宥輯
影像分類
|
滬房
滬房是什麼?
瓦硐村
雙江仔滬
的左滬房。
影像來源
|離島出走。
攝影人員
|曾宥輯
影像分類
|
滬彎
滬彎是什麼?
瓦硐村
雙江仔滬
已成殘跡的滬房3(圖左)、右滬彎(圖右)。
影像來源
|離島出走。
攝影人員
|曾宥輯
影像分類
|
滬房
滬房是什麼?
瓦硐村
雙江仔滬
已成殘跡的滬房3(圖左)。
影像來源
|離島出走。
攝影人員
|曾宥輯
影像分類
|
滬房
滬房是什麼?
瓦硐村
雙江仔滬
已成殘跡的滬房3(圖中間)。
影像來源
|離島出走。
攝影人員
|曾宥輯
Copyright ©離島出走|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isle.trav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