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neweir.info
|澎湖石滬資訊平台
×
查詢
關於我們|
About Us
澎湖石滬地圖|
Map of Stoneweirs
石滬旅遊|
The Themed Tours of the Stone Weirs
──
單點行程
The Themed Tours
──
教育課程
The Marine Education
石滬知識|
The Knowledge of the Stone Weirs
──
石滬用語
The Terminology of the Stone Weirs
──
石滬結構
The Structures of the Stone Weirs
──
石滬工法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the Stone Weirs
──
石滬發展
The Development of Stone Weirs
──
石滬諺語
The Proverbs about Stone Weirs
石滬紀錄|
The Records of the Stone Weirs
──
弧形滬
The Arc Stone Weir
──
單滬房石滬
The Single Pool Stone Weirs
──
複數滬房石滬
The Multiple Pools Stone Weirs
──
未辨識石滬
The Unidentified Stone Weirs
臉書專頁|
Facebook
離島出走官網|
isle.travel
返回首頁
左伸腳長|排序清單
Ranking List of Stoneweirs
資訊排序方式
從大到小排序
Descending Orders
從小到大排序
Ascending Orders
石滬之
「左伸腳長」
排序清單
(從大到小)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新滬
Sin-hō'
排序|第1名
左伸腳長|880 m
赤崁村新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右伸腳與赤崁村新滬仔滬相連。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8年7月30日(農曆6月28日,天氣晴,無風)親自前往踏查記錄,發現赤崁村新滬的滬體,除了左伸腳崩塌嚴重外,其它構造保存完整,不論是現勘或進行空拍攝影⋯
排序|第1名
左伸腳長|880 m
赤崁村新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右伸腳與赤崁村新滬仔滬相連。根據離島出⋯
區域
───赤崁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大滬
Tōa-hō'
排序|第2名
左伸腳長|665 m
紅羅村大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9年5月15日(農曆4月11日,天氣晴,無風)進行空拍調查,發現大滬的滬體結構完整,其右伸腳連接紅羅村東滬的左伸腳,左伸腳則連接紅羅村西滬的右伸腳。依《澎湖的石滬》一書記載與臺灣總督府檔案⋯
排序|第2名
左伸腳長|665 m
紅羅村大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9年5月15日(農⋯
區域
───紅羅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深滬
No Translation
排序|第3名
左伸腳長|655 m
講美村深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深滬僅有滬房尚稱完整,其餘滬體則幾近消失,僅勉強看得出形體。 內文編撰|離島出走工作室,2021⋯
排序|第3名
左伸腳長|655 m
講美村深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深滬僅有滬房尚稱完整,其餘滬體則幾近消失,⋯
區域
───講美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海尾坪
No Translation
排序|第4名
左伸腳長|487 m
港子村海尾坪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港子村海尾坪滬僅滬房尚稱完整,其餘滬體幾近消失,僅勉強看得出有經人為排列的石塊殘跡。 內文編撰|離島出走工作室,2021⋯
排序|第4名
左伸腳長|487 m
港子村海尾坪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港子村海尾坪滬僅滬房尚稱完整,其餘滬體⋯
區域
───港子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橫滬
No Translation
排序|第5名
左伸腳長|467 m
講美村橫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橫滬僅有滬房尚稱完整,且在滬房內具有一個魚井構造,其餘滬體則幾近消失,僅勉強看得出形體,另外在左、右伸腳各發現有疑似改建過的痕跡。 內文編撰|離島出走工作室,2021⋯
排序|第5名
左伸腳長|467 m
講美村橫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橫滬僅有滬房尚稱完整,且在滬房內具有一個魚⋯
區域
───講美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門口
No Translation
排序|第6名
左伸腳長|465 m
大倉村門口滬是一口單滬房石滬,因建在大倉村港口外側,故名為門口滬。門口滬僅滬房尚稱完整,其餘滬體幾近消失,僅勉強看得出有經人為排列的石塊殘跡。 內文編撰|離島出走工作室,2022⋯
排序|第6名
左伸腳長|465 m
大倉村門口滬是一口單滬房石滬,因建在大倉村港口外側,故名為門口滬。門口⋯
區域
───大倉村
石滬紀錄
複數滬房石滬
月眉
Goe̍h-bâi
排序|第7名
左伸腳長|452 m
瓦硐村之月眉滬為一口複數滬房石滬,具有兩個滬房構造,位於瓦硐草嶼左側。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8年9月11日(農曆8月2日,天氣晴,無風)親自前往踏查記錄,發現月眉滬滬體有部分崩塌,石塊散落在周遭,左伸腳崩塌情形較為嚴重,僅剩基⋯
排序|第7名
左伸腳長|452 m
瓦硐村之月眉滬為一口複數滬房石滬,具有兩個滬房構造,位於瓦硐草嶼左⋯
區域
───瓦硐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大滬
Tōa-hō'
排序|第8名
左伸腳長|450 m
瓦硐村大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位於草嶼西南側海域的潮間帶,滬體規模龐大。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8年9月18日(農曆8月9日,天氣晴,無風)進行空拍調查,發現瓦硐村大滬的滬體結構完整,無明顯崩塌處。詳細資訊尚需擇日前往與村民進行訪談記⋯
排序|第8名
左伸腳長|450 m
瓦硐村大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位於草嶼西南側海域的潮間帶,滬體規模龐⋯
區域
───瓦硐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大滬
Tōa-hō'
排序|第9名
左伸腳長|444.5 m
青螺村大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9年6月19日(農曆5月17日,天氣晴,無風)親自前往踏查記錄,發現大滬的滬體幾近崩塌,僅勉強看得出形體,從滬房還能勉強看到魚井的殘跡,部分右伸腳近乎完全消失,右滬彎、左伸腳、左滬彎⋯
排序|第9名
左伸腳長|444.5 m
青螺村大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9年6月19日⋯
區域
───青螺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舊滬
Kū-hōo
排序|第10名
左伸腳長|434 m
重光里舊滬是一口單滬房石滬,因較早期所建造,故名為舊滬。舊滬的滬房構造尚稱完整,左右伸腳以及左右滬彎則是幾近消失,僅勉強看得出有經人為排列的石塊殘跡。 內文編撰|離島出走工作室,2020 重光里礁棚發達,退潮後,淺坪直逼大倉島之南。在重⋯
排序|第10名
左伸腳長|434 m
重光里舊滬是一口單滬房石滬,因較早期所建造,故名為舊滬。舊滬的滬房構⋯
區域
───重光里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漥內
Uá-lāi
排序|第10名
左伸腳長|434 m
沙港村漥內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可能因建在低漥的地形或較靠內側,而被稱為「漥內」或「倚內」,尚無法以臺語發音肯定其正確名稱。沙港村漥內滬的滬體結構完整,且在滬房內具有一個魚井、一個石階與兩個滬井仔構造。 經本工作室訪談滬主陳文宗,發現滬房內⋯
排序|第10名
左伸腳長|434 m
沙港村漥內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可能因建在低漥的地形或較靠內側,而被稱⋯
區域
───沙港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東滬
Tang-hō'
排序|第12名
左伸腳長|390 m
紅羅村東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位於青螺沙嘴旁的海域,遙望青螺村甘豆滬。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9年5月15日(農曆4月11日,天氣晴,無風)進行空拍調查,發現東滬的滬體結構完整,但從空拍影像可以清楚看出滬門與滬房前砂砱淤積的情況非常嚴重。未來⋯
排序|第12名
左伸腳長|390 m
紅羅村東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位於青螺沙嘴旁的海域,遙望青螺村甘豆滬。⋯
區域
───紅羅村
目前顯示第
1-12
座石滬資訊(共149座)
第
1
頁
第06頁
第11頁
其他石滬規格清單
石滬總長(282)
滬房長度(150)
滬堤高度(1)
右伸腳長(151)
腳路長度(27)
左滬房長(6)
右滬房長(6)
中伸腳長(11)
岸仔長度(19)
滬岸長度(32)
滬碇長度(7)
滬牙長度(5)
Copyright ©離島出走|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isle.trav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