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分類石滬  
青螺村大滬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楊馥慈

大滬

Tōa-hō'

石滬健康度

 369 / 174 
滬房滬門伸腳滬彎魚井腳路岸仔內櫃滬牙滬碇石階
地緣( 10份 )
莊福、陳秋分、許顯、李廟等
規格資訊
石滬總長|886.7公尺( 266座 ⁄ 第6名 )滬房長度|72公尺( 136座 ⁄ 第63名 )左伸腳長|444.5公尺( 133座 ⁄ 第6名 )右伸腳長|370.5公尺( 135座 ⁄ 第10名 )

青螺村大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9年6月19日(農曆5月17日,天氣晴,無風)親自前往踏查記錄,發現大滬的滬體幾近崩塌,僅勉強看得出形體,從滬房還能勉強看到魚井的殘跡,部分右伸腳近乎完全消失,右滬彎、左伸腳、左滬彎則是完全消失。未來將進行詳盡的文史調查並前往與村民進行訪談記錄,期盼能為此石滬,留下更多相關的資訊與記錄。
-
另,團隊發現部分石滬的滬權人,可能隸屬於不同的村莊,因此本澎湖石滬資訊平台中每口石滬的所在位置是以行政區域或較鄰近村落為準。而本資訊所提及的青螺村大滬,在文獻「澎湖的石滬」一書中是隸屬於湖西村,特此說明,避免在閱讀上造成困惑與誤解。
-
內文編撰|離島出走工作室,2020
-
湖西村北邊即白坑村,兩村東西方皆臨湖西灣,青螺村再北,三面臨海、由於地緣關係密切,湖西、白坑兩村同時持有數個石滬的股權、青螺村則因婚嫁關係,也分到了一杯羹,石滬持股連跨三村。
-
湖西村共建了七口石滬,多建於清朝時代,清一色的單滬房石滬,其中以約900公尺長的大滬排名全澎湖縣第6。
-
大滬為湖西村人辛自寶先生所督造,先造滬房再填伸腳。總數十股中湖西村有2股;白坑村有4股、青螺村有1股(此股為青螺村李姓娶湖西村的嫁粧),其餘股份不詳,目前歸湖西村辛清三所有。
-
資訊引用|澎湖的石滬,洪國雄,1999
大滬的漁業免許狀記載事項案,收錄於典藏號00006425001,蔡祥外漁業免許狀交付(澎湖廳),大正六年(1917年)十五年保存第三十七卷
影像分類臺灣總督府檔案  
大滬的漁業免許狀記載事項案,收錄於典藏號00006425001,蔡祥外漁業免許狀交付(澎湖廳),大正六年(1917年)十五年保存第三十七卷
影像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大滬的府報公告案,收錄於典藏號00006425001,蔡祥外漁業免許狀交付(澎湖廳),大正六年(1917年)十五年保存第三十七卷
影像分類臺灣總督府檔案  
大滬的府報公告案,收錄於典藏號00006425001,蔡祥外漁業免許狀交付(澎湖廳),大正六年(1917年)十五年保存第三十七卷
影像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大滬的復命書,收錄於典藏號00006425001,蔡祥外漁業免許狀交付(澎湖廳),大正六年(1917年)十五年保存第三十七卷
影像分類臺灣總督府檔案  
大滬的復命書,收錄於典藏號00006425001,蔡祥外漁業免許狀交付(澎湖廳),大正六年(1917年)十五年保存第三十七卷
影像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大滬的特別漁業免許願,收錄於典藏號00006425001,蔡祥外漁業免許狀交付(澎湖廳),大正六年(1917年)十五年保存第三十七卷
影像分類臺灣總督府檔案  
大滬的特別漁業免許願,收錄於典藏號00006425001,蔡祥外漁業免許狀交付(澎湖廳),大正六年(1917年)十五年保存第三十七卷
影像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大滬的漁場見取圖,收錄於典藏號00006425001,蔡祥外漁業免許狀交付(澎湖廳),大正六年(1917年)十五年保存第三十七卷
影像分類臺灣總督府檔案  
大滬的漁場見取圖,收錄於典藏號00006425001,蔡祥外漁業免許狀交付(澎湖廳),大正六年(1917年)十五年保存第三十七卷
影像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青螺村大滬的左伸腳與左滬彎已完全消失。
影像分類石滬  
青螺村大滬的左伸腳與左滬彎已完全消失。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楊馥慈
青螺村大滬。
影像分類石滬  
青螺村大滬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楊馥慈
青螺村大滬的滬房。
影像分類滬房滬房是什麼?  
青螺村大滬的滬房。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楊馥慈
青螺村大滬的滬房,從影像中的石塊突起處,勉強還能看出魚井的殘跡。
影像分類滬房滬房是什麼?  
青螺村大滬的滬房,從影像中的石塊突起處,勉強還能看出魚井的殘跡。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楊馥慈
青螺村大滬的右伸腳與右滬彎近乎消失。
影像分類伸腳伸腳是什麼?  
青螺村大滬的右伸腳與右滬彎近乎消失。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楊馥慈
青螺村大滬的右滬彎已完全消失。
影像分類滬彎滬彎是什麼?  
青螺村大滬的右滬彎已完全消失。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楊馥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