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neweir.info
|澎湖石滬資訊平台
×
查詢
關於我們|
About Us
澎湖石滬地圖|
Map of Stoneweirs
石滬旅遊|
The Themed Tours of the Stone Weirs
──
單點行程
The Themed Tours
──
教育課程
The Marine Education
石滬知識|
The Knowledge of the Stone Weirs
──
石滬用語
The Terminology of the Stone Weirs
──
石滬結構
The Structures of the Stone Weirs
──
石滬工法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the Stone Weirs
──
石滬發展
The Development of Stone Weirs
──
石滬諺語
The Proverbs about Stone Weirs
石滬紀錄|
The Records of the Stone Weirs
──
弧形滬
The Arc Stone Weir
──
單滬房石滬
The Single Pool Stone Weirs
──
複數滬房石滬
The Multiple Pools Stone Weirs
──
未辨識石滬
The Unidentified Stone Weirs
臉書專頁|
Facebook
離島出走官網|
isle.travel
返回首頁
右伸腳長|排序清單
Ranking List of Stoneweirs
資訊排序方式
從大到小排序
Descending Orders
從小到大排序
Ascending Orders
石滬之
「右伸腳長」
排序清單
(從大到小)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堀口
No Translation
排序|第109名
右伸腳長|125 m
西衛里堀口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根據離島出走團隊進行空拍調查,發現西衛里堀口滬的滬房多有崩塌,依稀可見左滬門有籠仔圈構造,左伸腳、右伸腳則是幾近消失,僅勉強看得出形體。未來將進行更詳盡的文史調查並前往與村民進行訪談記錄,期盼能為此石滬⋯
排序|第109名
右伸腳長|125 m
西衛里堀口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根據離島出走團隊進行空拍調查,發現西⋯
區域
───西衛里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海興
Hái-heng
排序|第109名
右伸腳長|125 m
通梁村之海興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位於通梁村路路半洋。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8年6月13日(農曆4月30日,天氣晴,無風)親自前往踏查記錄,發現海興滬的造型結構特殊,其左伸腳與左滬灣是從滬房中間位置向外延伸,看似從石滬的頭上長出伸腳,另外海⋯
排序|第109名
右伸腳長|125 m
通梁村之海興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位於通梁村路路半洋。根據離島出走團⋯
區域
───通梁村
石滬紀錄
複數滬房石滬
倚仔
Uá-á
排序|第109名
右伸腳長|125 m
吉貝村倚仔滬是一口複數滬房石滬,具有兩個滬房構造,因「貼近」一旁的礁岩,故名為倚仔滬,倚仔滬因受砂砱掩埋,滬體幾近消失,僅勉強看得出有經人為排列的石塊殘跡。 過去文獻多將此滬紀錄為「偎仔」,但依照《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其正字應為「倚(⋯
排序|第109名
右伸腳長|125 m
吉貝村倚仔滬是一口複數滬房石滬,具有兩個滬房構造,因「貼近」一旁的⋯
區域
───吉貝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糞後門
Pùn-hōo-muî
排序|第112名
右伸腳長|123 m
吉貝村糞後門滬是一口單滬房石滬,因建在糞尾礁仔滬的後面,且位處糞尾礁仔滬與新塌仔滬之間形成的水門中,故名為糞後門滬,糞後門滬的滬體結構完整,滬房兩側都有魚井,滬門底下有滬碇,另外有一條腳路由右滬彎連接至糞尾礁仔滬,並在腳路與右滬彎之間還有一⋯
排序|第112名
右伸腳長|123 m
吉貝村糞後門滬是一口單滬房石滬,因建在糞尾礁仔滬的後面,且位處糞尾⋯
區域
───吉貝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印仔跤
In-á-kha
排序|第113名
右伸腳長|121 m
吉貝村印仔跤滬是一口單滬房石滬,因印仔跤滬的左伸腳建在名為「印仔」的礁岩上,故名為印仔跤滬,印仔跤滬的滬體結構完整,僅左伸腳崩塌嚴重,在左伸腳還有一條腳路構造的殘跡。 依「澎湖的石滬」一書所載,印仔跤滬在吉貝村被評為乙級石滬,是漁源豐碩的⋯
排序|第113名
右伸腳長|121 m
吉貝村印仔跤滬是一口單滬房石滬,因印仔跤滬的左伸腳建在名為「印仔」⋯
區域
───吉貝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應世
Èng-sè
排序|第114名
右伸腳長|120 m
後寮村應世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8年9月7日(農曆7月28日,天氣晴,無風)親自前往踏查記錄,發現應世滬的滬體幾近消失,勉強看得出形體,僅能依靠空拍的角度辨識。至於石滬沒落原因,尚需擇日前往與村民進行訪談記錄。期盼能為⋯
排序|第114名
右伸腳長|120 m
後寮村應世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8年9月7日⋯
區域
───後寮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躐坪(橽坪)
Tha̍p-pêⁿ
排序|第114名
右伸腳長|120 m
通梁村躐坪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位於後寮三十人公廟的內灣潮間帶,此處包含瓦硐村、後寮村、通梁村的石滬群,而躐坪滬在離岸最遠處的淺坪區。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8年9月21日(農曆8月12日,天氣晴,微風)進行空拍調查,發現躐坪滬除了左伸腳有些⋯
排序|第114名
右伸腳長|120 m
通梁村躐坪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位於後寮三十人公廟的內灣潮間帶,此處⋯
區域
───通梁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深滬
Tshim-hōo
排序|第114名
右伸腳長|120 m
吉貝村深滬是一口單滬房石滬,因水位較深,故名為深滬,深滬的滬體結構完整,且左右各具有一個魚井構造,在右伸腳內還有一條疑似改建的殘跡。 內文編撰|離島出走工作室,2021⋯
排序|第114名
右伸腳長|120 m
吉貝村深滬是一口單滬房石滬,因水位較深,故名為深滬,深滬的滬體結構⋯
區域
───吉貝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蛀仔門
Chù/chiù-á-bûn
排序|第114名
右伸腳長|120 m
西溪村蛀仔門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9年6月30日(農曆5月28日,天氣晴,無風)親自前往踏查記錄,發現蛀仔門滬的滬體幾近崩塌,僅勉強看得出形體,但目前還能看見蛀仔門滬左滬彎改建之前的殘跡,從滬內林立的蚵棚可以知道蛀仔門⋯
排序|第114名
右伸腳長|120 m
西溪村蛀仔門滬為一口單滬房石滬。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9年6月3⋯
區域
───西溪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門仔
Muî-á
排序|第118名
右伸腳長|119 m
吉貝村門仔滬是一口單滬房石滬,因建在兩個礁岩之間所形成的水門中,攔截缺口內的退潮水流,故名為門仔滬,門仔滬的滬體結構完整,僅有部分崩塌。 內文編撰|離島出走工作室,2021⋯
排序|第118名
右伸腳長|119 m
吉貝村門仔滬是一口單滬房石滬,因建在兩個礁岩之間所形成的水門中,攔⋯
區域
───吉貝村
石滬紀錄
複數滬房石滬
內烏仔窟
Lāi-oo/ōo-á-khut
排序|第119名
右伸腳長|114 m
吉貝村內烏仔窟滬原是一口弧形滬,2014年至2016年間經滬主聘請吉貝村柯進多師傅,將其改建成具有三個滬房的複數滬房石滬。內烏仔窟滬的滬體結構完整,且滬內具有一個岸仔構造。內烏仔窟滬是全澎湖唯一一口三心相連的石滬,也是目前澎湖現存的三口三心⋯
排序|第119名
右伸腳長|114 m
吉貝村內烏仔窟滬原是一口弧形滬,2014年至2016年間經滬主聘請⋯
區域
───吉貝村
石滬紀錄
單滬房石滬
東滬仔
Tang-hōo-á
排序|第120名
右伸腳長|113 m
吉貝村東滬仔是一口單滬房石滬,屬於全吉貝村共有的石滬,因位於吉貝嶼東邊,故名為東滬仔,東滬仔的滬體結構完整,僅右伸腳一處有些許崩塌,且左伸腳與東新填的滬的右滬彎有一條腳路連接。 內文編撰|離島出走工作室,2018 大正5年(1916)8⋯
排序|第120名
右伸腳長|113 m
吉貝村東滬仔是一口單滬房石滬,屬於全吉貝村共有的石滬,因位於吉貝嶼⋯
區域
───吉貝村
目前顯示第
109-120
座石滬資訊(共170座)
第
10
頁
第01頁
第06頁
第11頁
其他石滬規格清單
石滬總長(302)
滬房長度(167)
滬堤高度(1)
左伸腳長(169)
腳路長度(29)
左滬房長(8)
右滬房長(8)
中伸腳長(13)
岸仔長度(19)
滬岸長度(32)
滬碇長度(7)
滬牙長度(5)
Copyright ©離島出走|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isle.trav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