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分類石滬  
池西村滬目。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滬目(虎目滬)

hōo-ba̍k

石滬健康度

 369 / 42 
滬房滬門伸腳滬彎魚井腳路岸仔內櫃滬牙滬碇石階
南15度西
血緣( 7份 )
盧氏、顏氏
規格資訊
石滬總長|347公尺( 266座 ⁄ 第82名 )滬房長度|78公尺( 136座 ⁄ 第51名 )滬堤高度|2.2公尺( 1座 ⁄ 第1名 )左伸腳長|77公尺( 133座 ⁄ 第114名 )右伸腳長|112公尺( 135座 ⁄ 第88名 )

池西村的滬目是一口單滬房石滬,因為是該村唯一的單滬房石滬,故稱為滬目,滬目同時也是澎湖白沙鄉稱呼滬房的方式,因臺語發音相近,也被誤讀為「虎目滬」。滬體結構完整漂亮,有「西嶼之最」的美譽,是一口具代表性的石滬,常有研究學者以此口石滬作為研究案例。近幾年因外型優美吸引許多戶外攝影師、觀光客等前往觀賞遊憩。
-
2018年1月12日,離島出走團隊深入訪談滬主之一(不願具名),得知滬目約為民國36年建成(約1947年),早期滬目一天兩收,一次至少需兩個人牽滬仔,而漁獲量可供兩家人生活。據稱,滬目一年四季的漁獲皆頗豐,包括丁香、銀漢、紅甘、臭肚、煙仔、鸚哥、秋姑、白帶、烏尾冬、紅章、土婆、烏賊、錢鰻等,甚至出現過海龜。
-
到了後期石滬較不受重視時,滬目的左伸腳尾端石料被搬去蓋房子,且將巡滬委由他人代巡,僅需在有漁獲時分享部分漁獲即可。不過,近幾年滬目仍不時有魚群入滬的紀錄,2016年時甚至有因煙仔魚過多,在處理過程中殺壞兩把殺魚刀,也有遇過村莊停電,而趕緊將凍櫃中的大量漁獲分送左鄰右舍的趣事。
-
根據離島出走團隊於2018年7月29日(農曆6月17日,天氣晴,無風)親自前往踏查記錄,發現滬目體結構完整,除左伸腳有部分崩塌。而左伸腳滬房的相連處有一個石階,可以直接進入滬房之中。從影像中可清楚看見左滬房與左伸腳相接處有一個魚井構造,且結構相當完整。
-
離島出走團隊於2019年9月13日(農曆8月15日,天氣晴,無風)親自前往進行第二次踏查記錄,發現在左伸腳靠近滬房處有一個排水涵洞的特殊構造,另在滬門底下有一個滬碇構造。
-
離島出走工作室常前往此口石滬進行生態調查,發現此口石滬生態與澎湖其它區域的石滬相比,幾乎每一次皆能觀察到漁獲。至於石滬詳細沒落原因,尚需擇日前往與村民進行訪談記錄。期盼能為此石滬,留下更多相關的資訊與記錄。
-
內文編撰|離島出走工作室,2020
-
「滬目」在填滬之初,因地界的問題,而與顏氏(小池角顏姓)有所爭議,因為顏氏一族(小池角顏姓)在鄰近有「西角滬」以及「橫閂滬」二滬,而盧氏(小池角盧姓)在當時頗有勢力,經保正協調後,裁定盧氏得以每星期日的巡滬權與顏氏交換地域使用權以及石材的取用。建築師父黃良用一年的時間進行該石滬的規劃設計。於1996年訪調時發現右伸腳有些部分因早期軍事演習的迫擊砲而倒毀。此滬股權共分為7股,由盧氏家族(小池角盧姓)佔6股、顏姓(小池角顏姓)佔1股。股權原屬盧氏家族(小池角盧姓),盧從、盧顯兩位父執輩結束在台南的店面,回澎湖建造石滬。後因建滬細節與顏氏(小池角顏姓)協調,故顏姓(小池角顏姓)也在股權中占有1股。約民國45年(1956年)前左右,曾捕獲丁香、鱙仔近2萬斤。
-
資訊引用|虎目石滬典故,李明儒
-
盧顯小池角(下寮)人,係小池角盧氏10世裔孫,其開澎始祖盧云甫,南明、永曆初期自浯江(金門)、賢聚徙澎。
-
盧顯生於日本時代、明治29年(1896),父盧增於台北開設(西瀛中藥行),家道富裕。幼時於小池角師承同社秀才劉承命;及長旅高,再師事澎湖宿儒陳錫如。
-
昭和9年(1934),盧顯39歲和胞弟盧從於高雄鹽埕開設(人生商行)。昭和15年(1940)兄弟兩人出售商行,得四萬元大筆現金,決定返鄉過漁隱生活,盧顯時年46。
-
隔年(1935),盧顯雇工擇鼻頭、西巖,申造小池角首座有滬目之石滬,構成社人謂之(虎目滬)!其母盧顏西嘗謂:築此虎目,猶如沈金入海!
-
滬成,盧隱雇鄉人捕撈,魚獲均分,收入頗豐,本欲藉此現款和虎目安享餘年;詎料時局變遷國府來台,幣制換改,四萬舊台幣僅得新台幣一元,盧顯巨款化為烏有,幸尚留有此滬,賴以維生!
-
後盧顯任官派澎湖縣議會第一二任參議員,惟其性恬淡樂天,喜與文友以詩唱和,吟詠為樂。民國54年(1965)病故,享壽70,留下(澎頭散人)隱逸詩人的美名!
-
資訊引用|虎目石滬-小池角隱逸詩人(澎頭散人)盧顯-小記,蔡光庭
-
池東村僅靠近大菓葉漁港部分臨海,幾乎是個内陸村,池西村西部全線與海相接,故小池角(池東村池西村)的49口石滬全都建在池西村的海域,北起大池角(大池村)灣南方,沿著池西村内灣、鼻頭山、鱟仔尾半島、風缺門、燭臺的淺坪一路密集圈圍,除了「虎目」一口石滬為單滬房石滬外,其餘皆為小型的弧形石堤
-
小池角包括池東村池西村兩村,因地緣關係,在西嶼鄉各村中,自成一個生活單位,經過聯姻的關係後,血緣更相形密切,在田野訪査中很難明確劃分其持股關係,約略統計後,以小池角盧姓、小池角顏姓握有兩村(池東村池西村)股權的一半為最強勢,其次為小池角陳姓、小池角洪姓各佔約1/3,再其次為小池角黃姓、小池角呂姓各估約1/10,血緣結合建造石滬的情形十分明顯。大部分皆建於日據時代以前(約1945年以前),僅「虎目」一口是日據時代所完工的唯一有滬房的石滬,筆者的祖母及三位姑婆皆曾參與建造石滬的工作,家族亦持有內門口滬的股權。
-
小池角(池東村池西村)的石滬數是全澎湖縣村里中僅次於吉貝村的第二大村,也是西嶼鄉11個村中,持有石滬總數量最多的村,雖然石滬型態簡單,規模也小,但在古早漁村討海產業中仍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一片漁源枯竭聲中,倒的倒、廢的廢,目前僅剩6口石滬尚保持完整,實際能發揮集魚效果的恐怕僅剩一口「虎目」而已。另外根據田野補調顯示在池東村大菓葉港西側尚有一口「南灣滬」,若再加上二崁海域的「唇仔頭滬」,總數應落在51口。
-
資訊引用|澎湖的石滬,洪國雄,1999
虎目滬滬房
模型名稱|虎目滬滬房
使用說明|您可以透過點選該影像,啟動三維模型瀏覽服務(備註:互動三維模型下載時需稍候片刻,請稍候)
池西村滬目。
影像分類石滬  
池西村滬目。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池西村滬目與池西村鼻頭山。
影像分類石滬  
池西村滬目與池西村鼻頭山。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池西村滬目全貌。
影像分類石滬  
池西村滬目全貌。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池西村滬目的左伸腳。
影像分類伸腳伸腳是什麼?  
池西村滬目的左伸腳。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池西村滬目。
影像分類石滬  
池西村滬目。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池西村滬目的滬房。
影像分類滬房滬房是什麼?  
池西村滬目的滬房。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影像中可清楚看見池西村滬目的滬房與左伸腳相接處有一個魚井構造,且結構相當完整。
影像分類魚井魚井是什麼?  
影像中可清楚看見池西村滬目的滬房與左伸腳相接處有一個魚井構造,且結構相當完整。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池西村滬目的右伸腳與右滬彎。
影像分類伸腳伸腳是什麼?  
池西村滬目的右伸腳與右滬彎。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池西村滬目的右滬彎。
影像分類滬彎滬彎是什麼?  
池西村滬目的右滬彎。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2019年進行第二次空拍調查,池西村滬目。
影像分類石滬  
2019年進行第二次空拍調查,池西村滬目。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池西村滬目的左伸腳。
影像分類伸腳伸腳是什麼?  
池西村滬目的左伸腳。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池西村滬目的滬房。
影像分類滬房滬房是什麼?  
池西村滬目的滬房。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池西村滬目的滬房。
影像分類滬房滬房是什麼?  
池西村滬目的滬房。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池西村滬目的左伸腳與滬房相連處有一個魚井。
影像分類魚井魚井是什麼?  
池西村滬目的左伸腳與滬房相連處有一個魚井。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池西村滬目的左伸腳與滬房的相連處有一個石階,可以直接進入滬房之中。
影像分類石階石階是什麼?  
池西村滬目的左伸腳與滬房的相連處有一個石階,可以直接進入滬房之中。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2019年進行第二次空拍調查,池西村滬目的右伸腳與右滬彎。
影像分類伸腳伸腳是什麼?  
2019年進行第二次空拍調查,池西村滬目的右伸腳與右滬彎。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池西村滬目的右滬彎尾端崩塌,石塊散落在兩側。
影像分類滬彎滬彎是什麼?  
池西村滬目的右滬彎尾端崩塌,石塊散落在兩側。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池西村滬目在左伸腳靠近滬房處有一個排水涵洞的特殊構造。
影像分類排水涵洞  
池西村滬目在左伸腳靠近滬房處有一個排水涵洞的特殊構造。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池西村滬目的滬門,滬門底下一個滬碇。
影像分類滬碇滬碇是什麼?  
池西村滬目的滬門,滬門底下一個滬碇。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