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分類岸仔  
此張影像為吉貝村烏仔窟(蚵仔窟)的岸仔構造。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岸仔

The Tail Parapet

資訊位置
未指定
資訊新增
離島出走
閱讀時間
約2分

岸仔又稱小滬房、狹區等。
-
岸仔是為了縮小捕魚的作業範圍而增設在石滬裡的短石堤,其概念與「滬房」類似,可視為「滬房」的前身,但岸仔的長度通常較短、範圍較小,形狀則是呈現弧形或「ㄑ」字形,在圈圍海域範圍廣的「弧形滬」中比較常見,建造的位置與數量都不一定,在同一口石滬中可能會有一個以上的岸仔構造。一般來說,岸仔會緊鄰「滬堤」或「伸腳」,而在有「滬房」的石滬裡,通常就會直接建造在「滬房」旁邊。
-
內文編撰|離島出走工作室,2020
-
岸仔通常都有一端和礁石相連,否則就得做成「》」字形,在另一和滬堤之間則必須留一個小缺口,以便形成一個範圍比較小的集魚區(在裡面抓魚比較省力)。有些岸仔則設在滬堤的入水口,兩端分別和礁石及滬堤的「爪仔尾」相連,以防止進入滬中的魚再逃出滬堤外去。
-
資訊引用|吉貝石滬記憶圖像,林文鎮,2006
-
狹區:即所謂的「小滬房」,為「滬中之滬」,魚群雖然入滬,但滬區廣大不易圍捕,興建狹區可二度趨魚進入更小的範圍,更方便圍捕。
-
岸仔:由吉貝人林博所創,建於滬房旁邊,專門捉臭肚。岸仔內的魚僅滬主可以捕,僅「舊瀨仔南滬」、「礁仔尾滬」有。
-
資訊引用|澎湖的石滬,洪國雄,1999
此張影像為通梁村發西滬的岸仔構造。
影像分類岸仔  
此張影像為通梁村發西滬的岸仔構造。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此張影像為通梁村發西滬的岸仔構造。
影像分類岸仔  
此張影像為通梁村發西滬的岸仔構造。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吉貝村落灣仔的岸仔
影像分類岸仔  
吉貝村落灣仔的岸仔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此張影像為吉貝村倒塞仔滬,右滬房有岸仔構造。
影像分類岸仔  
此張影像為吉貝村倒塞仔滬,右滬房有岸仔構造。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