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分類腳路  
此張影像為通梁村海興滬的腳路構造。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楊馥慈

腳路

The Pathway

資訊位置
未指定
資訊新增
離島出走
閱讀時間
約2分

腳路,又稱滬岸,目前紀錄有兩種不同的功能與形式。
-
其一,離岸較遠的石滬,吃水深又路途顛簸,為避開凹凸不平的礁岩,因此特別建造一道矮石堤連接石滬與靠岸礁岩,除了方便巡滬人行走,也有近似於「伸腳」阻攔魚群的功能。
-
其二,是因為石滬的側風太強,而在滬堤內側或石滬的圈圍範圍內增建一條矮石堤,使巡滬人可以方便在上面行走,並透過滬堤與矮石堤的高低差來遮擋側風。
-
內文編撰|離島出走工作室,2020
-
一些建在離礁岩比較遠的石滬,就得在滬堤的某一端增建一道連接到礁岩或岸邊的矮堤(俗稱為「腳路」),以方便漁民通行。吉貝村印仔腳滬」這口有一端和礁石相連的石滬,則因為滬堤上的側風太強,而在滬堤內側增建了一道很長的「腳路」,來增加滬主巡滬的安全。
-
資訊引用|吉貝石滬記憶圖像,林文鎮,2006
-
腳路:海路難行,在海濱築砌一條石路直通石滬,可減低巡滬時難行之苦。
-
資訊引用|澎湖的石滬,洪國雄,1999
此張影像為通梁村海興滬的腳路構造。
影像分類腳路  
此張影像為通梁村海興滬的腳路構造。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此張影像為通梁村海興滬的腳路構造。
影像分類腳路  
此張影像為通梁村海興滬的腳路構造。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楊馥慈
吉貝村黑礁滬的腳路,一頭連著吉貝西崁山旁的沙灘。
影像分類腳路  
吉貝村黑礁滬的腳路,一頭連著吉貝西崁山旁的沙灘。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此張影像為二崁村舊滬的腳路構造。
影像分類腳路  
此張影像為二崁村舊滬的腳路構造。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曾宥輯
此張影像為二崁村舊滬的腳路構造。
影像分類腳路  
此張影像為二崁村舊滬的腳路構造。
影像來源|離島出走。攝影人員|楊馥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