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貝村西邊口滬是一口
弧形石滬,因建在目斗嶼的西側,故名為西邊口滬,西邊口滬的滬體幾近消失,僅勉強看得出形體,且滬內有
滬牙與
滬碇構造的殘跡,還有一條
腳路構造連接至至目斗嶼。
-
經本工作室訪談在地耆老與整理歷史文獻,發現西邊口滬過去曾有擱淺鯨魚的紀錄。
-
目斗嶼的三口石滬,西邊口滬、
舊滬、
新滬原屬於同樣的14位
滬主,1904年,因
滬主有感於
吉貝村武聖殿欠缺香資,便將原有的14份股份多分一份捐回廟中,並把此事立碑勒石,自此目斗嶼的三口石滬成為宮廟股石滬。
-
內文編撰|離島出走工作室,2020
-
吉貝村的石滬數量多,
吉貝村民多少都有石滬的股權,甚至一人有多達數口石滬的股份,石滬產業形同全村性,並無少數人壟斷的情形,因此石滬的漁獲收入成了
吉貝村廟香火錢的部分來源。
吉貝村目斗嶼旁的石滬,最初分為14股,在日據時期增加為15股,多出的一股捐為公廟公費,並立石碑為證以免後世子孫反悔,此項規定雖因1986年的韋恩颱風吹毀
吉貝村目斗嶼的石滬而告終止,但當地
吉貝村民在漁獲豐收時仍不忘赴宮廟捐錢謝神。
-
資訊引用|澎湖的石滬,洪國雄,1999
-
竊以口碑者,頌一時;石碑者,垂千載。本鄉關帝廟著靈赫,民咸賴之,尚乏香資。幸總董里人謝國俊謝君倡題義金七十圓,就於目斗嶼石滬漁業十五份中創建一份,永作廟中公費,垂久神歆。茲我□公議以後,俊之子孫毋論何人不得藉事擅動,此款并目斗嶼有份之人俱各恪遵,斯約長昭。 帝廟千秋之首典,以播謝君一辨心香者,爰勒石記之。
-
歲在甲辰桐春月 吉旦
-
本鄉耆老 謝古 莊力 李泉 楊兩全 等仝立
-
資訊引用|吉貝關帝廟碑記,明治37年(19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