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屯村深滬崁為一口
單滬房石滬。根據離島出走團隊進行空拍調查,發現
中屯村深滬崁僅有
滬房尚稱完整,左
伸腳、右
伸腳的石料則是幾近消失,僅勉強看得出形體。未來將進行更詳盡的文史調查並前往與村民進行訪談記錄,期盼能為此石滬,留下更多相關的資訊與記錄。
-
內文編撰|離島出走工作室,2020
-
中屯村共有9口石滬,若以
永安橋(
中屯橋)為界,則
永安橋東方有三口石滬,分別為新滬、半流滬、深滬崁滬。
永安橋西方有
東邊滬仔滬、
西邊滬仔滬。
永安橋西方在
城前村牛相鬥與
中屯村十二客公廟之間有城後滬、蟳廣滬兩口石滬,村廟永安宮西側,
中屯嶼仔之北方有西面滬、
滬仔下滬兩口石滬。
-
新滬建於1925年,施工期約兩年多,為
中屯村最晚建造的石滬,本因設計不良無法集魚,因而改建
伸腳後方。石滬滬權共分四股,分持於
中屯曾姓、
中屯吳姓、歐姓手中,民國41年(西元1952年)曾有
鯊魚300公斤入滬,民國54年(西元1965年)也有
臭肚魚(象魚)58公斤入滬的記錄,因為
沙港村人常會到石滬內捕魚,屢有糾紛發生。
-
半流滬建造於清朝,股份共6、7股屬
中屯鄭姓、
中屯陳姓持分,因石材屢被盜採,故其功能逐漸衰微。
-
深滬崁滬亦建於清朝,共分6股,
中屯楊姓、
中屯曾姓所持,每年農曆10月10日拜滬後抽
巡滬順序,若遇大潮水,則6人共同
巡滬。楊氏(
中屯楊姓)股權本與鄭姓(
中屯鄭姓)共有,
日據時代54天才輪巡一次,光復後(西元1945年後),楊重卿先生與鄭氏(
中屯鄭姓)談判後以高價購入所有股份。
-
西邊滬仔滬、
東邊滬仔滬兩口股權原屬
中屯張姓,建
永安橋(
中屯橋)後毀壞。
-
滬仔下滬、西面滬則屬郭姓人家(
中屯郭姓),郭氏兄弟郭鎗、郭城、郭契轉賣給呂騰芳,共分10股,農曆10月10日抽決定
巡滬權,有探滬行為。
-
至於
永安橋西方的蟳廣滬、城後滬兩口石滬均屬於
弧形石滬,原屬於謝姓人家(
中屯謝姓),光復後(西元1945年後),擴建
永安橋時賣給施工單位因此消失(謝萬里先生口述)。
-
另根據
中屯村村民的說法,
中西村的坪仔滬原屬於
中屯村村民所有,因當時
中屯村到
馬公市必經今3號道路上的
中西村,迫於無奈,只好將此口石滬拱手讓給
中西村。(此事並未訪查
中西村村民證實)
-
資訊引用|澎湖的石滬,洪國雄,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