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灣村之後營滬為一口
弧形滬,因位於
竹灣村後營,故名為後營滬,後營滬鄰近
小門漁港,並與
小門村隔海相望,滬體有些許崩塌,而滬內具有一個
岸仔構造。
-
內文編撰|離島出走工作室
-
竹灣村共建滬15口,因東側靠澎湖內灣的海域多為沙泥底,較不適合建滬,因此選擇在村北
小門東面海域為大本營造了12囗滬,雖然離村落較遠作業較不方便,為了討生活,甘苦也無奈。另有一口建在
小門宮口滬的對面(後營滬),兩口建在西面海後面絲海域(水槍滬、港仔滬)。
-
竹灣石滬的股權大多集中於許、吳、蔡、楊四個家族,以天干地支的方法輪流
巡滬,大潭的漁獲最佳,新潭原有2個
滬房,也是
西嶼郷唯一的雙房滬,因位於海溝旁,漁獲也多,圓底滬屬蔡氏,15年前就已廢滬,全村石滬8倒7消失,即使村內有個石滬師吳力(為吳光庇之父,造建了水槍滬、港仔滬)也無法力挽狂瀾。
-
資訊引用|澎湖的石滬,洪國雄,1999